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RWW 介紹的幾個新創服務

每年總是要上 RWW (Read Write Web) 去讀它的 review。
今年也不例外,讀了一篇:Top 10 Startups of 2010

把幾個印象深且自己有用過的也整理一下,一共四個:


Instagram : 照片分享 app (12種特殊濾鏡)

這是去年 10 月份推出的 app,當時造成很大的一鼓風潮,我還算後期才開始使用的,但在 twitter 上滿坑滿谷的人都在使用,並且好評不斷,我當時自己沒有在用 iphone,所以只能望別人的 iphone 興嘆。

在和 ilya 借了他的舊 iphone 來用後,我也灌了這個 app,不過當時 (11月)就已傳出這個 app 有安全上的漏洞(密碼的傳遞是用明碼在傳,這也太扯了吧…),所以我也 hold 了一陣子沒用,據說 11/19 已上傳了更新版本,正在等 apple 進行審查,之後的版本會採用 SSL 傳遞,保護使用者的資料安全。

這款 app 甚至還結合了 GPS,結合 Foursquare 定位使用者目前位置,更加強了照片分享的樂趣以及高度參考價值:我在某某海邊的照片,可以直接定位出確切位置的話,我的 follower 可以依尋著位置找到當時我拍攝的點,真是太酷了!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AR 應用】AR + identity → myID+AR (我做的第一個 iphone app)

源起:

從今年的 5 月開始,就和 ilya 一直在為計畫找人來開發行動裝置相關的 app,打算都是從 iphone 先著手,然後才接著跨 Android 平台。但事情一直不順利,一直到七月多,原本合作的夥伴沒有時間可以完成原本的案子,所以就在把原本的進度做些交接,在交接討論時,我的腦袋忽然就冒出了一個: 「AR 通訊錄」的 idea,大家一起討論,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決定接下來的 case,就朝這方向邁進。

8 月,很可怕的月,有和輔大合辦的國際研討會,還有 ilya 主辦的 digital native 研討會,我想參加 Coscup 的研討會,在這麼忙亂的月份裡面,我在 Coscup 遇到了可以幫我開發 AR 通訊錄的廠商 - DK。DK 是台大網媒所博士班的學生,是 Coscup 某個 session 的講者,我聽了他的演講,很興奮的和 ilya 說這個人應該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於是合作.....就這樣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光是提案就花了蠻多的時間的,我大致的和外包的 DK 說明了我們的想法,就請他進行提案,撰寫企劃書,DK 沒有提過案,所以在這部份我們花了蠻長的時間在進行溝通的,為了要把這份企劃寫得完整一點,我們兩個人都在學習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what's myID+AR:

虛實整合,運用社群力量延伸應用服務

myID+AR 的概念,是運用通用二維條碼 QR Code 作為擴增實境 (AR) 的標記,並製作出具有社交功能的 AR 通訊錄 App。經由這個行動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與該 QR Code 擁有者相關的社交身份與社交資訊互動。

QR Code 所包含的資訊,是中研院資創中心開發的 myID.tw 的服務產生的 OpenID URI 為主,透過 myID+AR 這個 app 的應用,使用者在讀取 QR Code 時,便可以透過點選圍繞在 QR Code 週圍的圖示,來了解 QR Code 擁有者的相關資訊,例如 : Twitter, plurk, facebook, youtube.....等帳號,快速進行瀏覽。


相關延伸應用:
  1. 國際會議週邊文宣: 可印製於會議手冊、會議海報,與會者在瀏覽海報或是取得手冊時,可以透過此 App 瀏覽講者資訊,
  2. 博物館展覽作者介紹: 參觀者在瀏覽作品時,亦可以透過此 App 了解作者其他資訊
  3. QR Code 名片: 於名片上印製 QR Code,相關的訊息都可以藉由 QR Code 提供,強化個人 identity 
  4. 名人 QR Code: 或許找一個名人代言,他們的粉絲就不用總是要上網查詢偶條的 facebook or twitter 帳號,只要用這個 App 就能一次知道

------

這是一個結合了 identity 的 AR 應用程式。
identity 指的是 myID.tw 所提供的 OpenID ; AR 指的是以有別於傳統用 marker 做辨識,改用容錯率較高的 QR Code 來做為辨識模式的擴增實境應用。

以往的 QR Code,大部份都是用在商品的型錄、DM、產品本身印刷上,為的是降低使用者在 keyin 上的錯誤率,可以更直接的瀏覽和產品有關的內容;或是,使用者會將自己個人的部落格網址轉成 QR code 做為推廣之用,但把 OpenID URI 轉成 QR Code,則是更能強化擁有者的 identity,再搭配上適當的 App,就能夠讓 myID 的服務更加延伸-mID 不只是在網路上登入用的服務,而是可以和實體 event 合作產生更大作用的服務。

目前這款應用程式還沒有能夠在 app store 上下載,中間可能都還得要處理一些上架流程的庶務(光想像就很困難了,非營利的單位要怎麼上架呢?),也還有一些細部的功能需要再做調整,就請大家慢慢期待啦

【AR 應用】Twikle - 與環境互動的 AR from 日本東京大學

週日無聊上 AR Wire - AR news room 時看到這個應用,是由日本東京大學發表的一款 AR ,與其他的 AR 不同之處,在於開發者用的是手持式的投影機,結合了 Web cam ,一邊投像,一邊拍攝畫面,即時運算週邊環境數值,然後與自己開發的小人物進行互動。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娃娃,會和屏幕上的圖形呼應,一旦遇到障礙,就會彈開或是跳開,遇到階梯狀的圖形還可以爬樓梯,投影到哪裡,互動到哪裡,運算速度算很快,不太會讓人有 lag 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