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User-Centered Design Workshop 2010/10/31

這是我辦的第二個工作坊。(之後有空再把第一個工作坊整理起來)
所謂「我辦的」的意思,是指我握有大部份的主導權,內容也是我真正想做的,想傳達的,有我的 style 的工作坊。


這個工作坊,因緣際會的是由數位典藏第四分項舉辦的使用者介面設計競賽發想而來,其實開頭的人並不是我,算是硬著頭皮的,和同事一起去找了競賽主辦單位,也就是子三的李峻德李老師,ilya 在和李老師在台北車站的會面中,說服對方辦一個頒獎典禮,然後在頒獎典禮之後,就進行一個工作坊,內容就可以做和使用者中心設計相關。

聽到 User-Center Design 這個關鍵的 keyword ,當然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所以開始積極的和 UI Gethering 的講者-游牧民先生聯繫,日前和牧民見面,是大約半年前在一個討論與中研院合作的晚餐上,他剛出國回來,而且還受了蠻重的傷,嘴巴有縫線,所以他吃飯很辛苦,我想到還在念書時,遇到的一個學弟,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再加上他名字很特別,我總是想成「游牧民族」,所以對他很有印象。

開頭當然是 ilya 帶著我一起,他為我串起了和牧民的溝通管道,這段期間和牧民之間不斷的往返溝通,並且邀請他來為我們組內的成員先行上過 User-Center Design 的基本課程,在那場內部訓練中,我覺得就像以前上補習班似的,只是現在的我,比較知道自己缺什麼,想學什麼,所以會很想問問題,補充自己完全不了解的。

所謂的 User-Center Design 是有兩派理論的,一派是牧民所學(也和我研究所學的似乎是同一派) 稱做「脈絡式設計」; 另一派,是北歐學派,稱做「參與式設計」。
  
我對參與式設計很有興趣,之前在和牧民討論的過程中,我就不斷的地詢問著他相關的問題,但因為這並不是他熟悉的學派以及內容,他很努力的給了我一些參考資料,但仍然沒有辦法解決我心中對於「參與式設計」能達成的效益和成果。( 這是我期許我自己能夠多利用空閒時間去補足的知識)

時間就這樣很快速的,又是不斷的和設計溝通,敲定設計相關需求,因為這是我的工作坊,我要它有我的風格,任何一個地方,我都不妥協; 我和牧民討論工作坊的內容,確切的了解他想表達的,和我想傳達的是否能 match 在一起,這中間還有很有趣的討論,我拉了 ilya 一起來進行三個人的討論,在那次的討論之中,我看到了牧民的專業,和他對 user-centered design 的執著信念,並且在那次的工作坊裡,我又再次的詢問著我不了解的 affinity diagram 的其他部份,牧民也是完全不藏私的告訴我,讓我了解這個方式的一些範例,當天的討論結束時,我對這個工作坊充滿著期待。

今天,在場佈時間不足的情況之下,我的組員們完美的展現了合作無間的默契,替我 cover 掉了許多我做不到的大小雜事,期間我居然都還有時間參與一部份的工作坊,實際的參與討論,分辨使用者行為、使用者分析,真正讓我了解未來在開相關需求時,我該怎麼自己和自己對話,該怎麼樣的看待每個使用者行為,找出其中的行為 patterm 做為設計解法的依據。當然,這模擬的情境練習,終究不比實際的案例執行分析來得有感覺,並且因為時間只有三小時的關係,所以今天其實只是做了很簡單的前幾個步驟而已。

在會後,ilya 拉著我找牧民討論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的。


  • 人數還是需要控制,為了讓練習能夠更深化,讓講師有時間在每組做解釋說明,這是必要的取捨,即使我再怎麼想讓這方法推廣出去,這必須被犧牲。
  • 今天流程掌控其實很ok,但還是會需要有人去提醒講師時間,以及讓講師逃離被與會者抓住詢問問題的情況(不是不讓與會者問問題,而是會拖到大家的時間)
  • 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自己組員都能下去玩
  • 我這次流程大致都抓到了重點,也和每位組員都確認過,所以情況比 8/31 的狀況好很多,但自己卻有一點不知道怎麼和講者互動,以及和老師 social ,就像 ilya 提醒的,其實今天蕭不在,那麼就該有一個人要去把我們計畫的 credit 賺回來,我在想今天那個人應該要是我才對,但我不夠勇敢。
  • 以後牧民會想規劃的課程,會是長達 2 週的課程,藉由實際的案例讓與會者能夠更真實執行一個 case。我必須去思考這樣的課程,在數位典藏裡面該如何被實現? 是否能夠找一個新興 case ,藉由合作方式找出網站需求,並且也趁這種課程,了解 OpenID 對於使用者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力,以及使用情境上,會有哪些行為 patterm ? 因為我以前就很想知道使用者到底是怎麼樣用 OpenID ,怎麼看待這東西的? 然後才能設計出真的是 user 想要的介面和流程,而不是我們關在辦公室苦思解法。
另外,我今天很混亂的是,ilya 常常會問我的,what's next?
  • 今天的課程,對於我的 AR project 有什麼樣的影響?
  • 和李老師明年的合作,該怎麼進行,我忽然有一點混亂和他的合作,到底有沒有寫進計畫書了?
  • 明年是否有可能再和牧民合作? 我並不想斷掉和他這邊的線.... 他太多內容可以學習了

我還想問:
  • 這種分析方式,是有辦法分析實際存在的問題,但如果針對新解法有用嗎? 如果我想了解的是我提出的新解法是否有成效,是要用別的方法嗎?

今天只能到這裡了,腦袋無法運轉。Nigh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