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2010 網路社交媒體與博物館實務工作坊(II)

2010 年,與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合作舉辦的最後一場工作坊,於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邀請澳洲博物館資深社群媒體專家 Lynda Kelly 來台進行演說。

這場工作坊是在 ilya 離職後舉行的,他在 10/31 正式離職,帶著大家滿滿的祝福......追尋他自己的夢想和事業去了。為了這個工作坊的講者,我寫了一封一封又一封的信,因為原本的講者 Daniel Incandela 臨時沒辦法來參與,所以得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再找另一位講者才行,我在短短的兩週內邀請了三位講者,我是真的非常想要荷蘭的講者能來台給 talk, 因為他們做的都和 AR 有關,我很希望能夠藉由這個工作坊獲得一些國外的新知,可惜不能如願,不過我寫英文信件的功能也因為這兩週密集的訓練又進步了不少,算是也有一點點點的收獲吧。

總之,最後就是由澳洲的講師來台進行演講。

這個工作坊辦得非常戰戰競競,差一點點就辦不成,因為連澳洲的 Lynda Kelly 都差一點不能請假來台灣,並且因為和 10/31 號的工作坊距離非常近,讓我整個十月份陷入瘋狂忙碌的一個狀態,天天加班就算了,就連加班事情都還做不完,真是讓人一整個很 crazy 吶。

好在一切都順利結束。

這次工作坊,看似一切都很平穩的在進行著,沒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我卻發現了一些很重要的點 : 
  1. 因為 ilya 不在了,所以我得勇敢的當中研院團隊的頭,去和講者聊天打招呼,並且申明我的身份與扮演的角色,甚至與講者一同吃個晚餐,算是招待她,但因為我覺得我實在是還不夠會交際,還是拖著 ilya 來當陪客。
  2. 我還是練習不夠,我不懂該怎麼清楚描述 ( 用英文喲 ) 我目前在做的事,以及未來想做的事,這樣的練習,光是在心裡默念是不夠的,我想我需要真正的打個稿子來練習。
  3. 隨著自己辦了兩次工作坊的經驗,我發覺有很多細節部份,我開始漸漸上手,講義、海報的品質、流程動線等,都已在我掌控範圍,所以我想給自己拍拍手!!
  4. 我發現自己還不夠勇敢,不敢去拓展人脈,就算心裡已經想到未來可能會和這些博物館的講者有合作的可能,但就是沒敢踏出一步去哈拉
  5. 輔大有一筆費用可以來翻譯 Nina 的書 ( 一小部份 ),我將擔任校稿的角色,不過我收費超低的,就算是第一次出道費用,我也不太 care 拿多少,差不多就好,但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有變專業一點點,覺得擔任這個角色,我並不心虛...

我缺乏勇氣,不夠有自信,這是我目前最大的弱點 ;  講英文都還會講到臉紅,真的是練習得不夠多,綜合著 10/31 號工作坊的經驗,我心裡不斷冒出我自己到底還缺了些什麼,我得花時間把這些事想清楚,不能讓未來就這樣被很多事給卡住,然後任由時間就這樣流逝,自己這樣停滯,我受不了這種感覺的.....我得花時間,ilya 也希望我花時間,並且和他討論.....

不過光是想這些,就讓人頭昏腦脹的,真睏....先休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