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Augmented Reality to Me

第一次聽到 AR 這個名詞,是 2005 年在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念書時知道的。

在當時知道這是個蠻特別的技術,同班同學還寫信給法國研究 AR 的團隊,和他們取得了解讀的 marker 並且也有實際的解讀出圖型;甚至還有利用 processing 寫出來的 AR 應用,那是我第一次見到 AR,只要有 web cam,就可以和電腦互動,不過當時的技術,就是一直停留在這樣的階段。

再一次聽到 AR,是已經工作兩年後的事了,應用愈來愈廣泛,甚至還有稱做 AR 2.0 的說法出現,我又重新燃起對 AR 的期望,對於今日的行動裝置幾乎都有 camera 的情況,相信 AR 一定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新的瀏覽資訊的方式,而我,我希望的 AR 不要只有 APP 和使用者互動而已,而是能夠帶入每個人現在都一定會擁有的數位身份(twitter, plurk...等 social identity),一起融入於 APP 之中,讓 AR 的互動更有意義和趣味性。

目前 AR 應用最多、最熱門的,大部份是結合 LBS(Location-Based Service)的概念在其中,這真是多虧了行動裝置的不斷進步,人們擁有愈來愈多的瀏覽資料的方式了,未來是不是每個人都戴一副超輕薄的眼鏡,就可以看到路上每個人其實週圍都飄浮著 Tag Information,就像下方這個影片所示,資訊已經無所不在了(Ubiquitous Information)。
 



我們的世界,未來到底會有多與眾不同呢?世界上有多少個 Conference 都在試圖尋找/窺探未來,ilya 參加的 PICNIC 研討會,裡面不乏嘗試著要看見人類未來的想法,我想凡是參加過的人,回到自己的國家都會想要努力做些什麼吧!努力想要創造些什麼吧?就像 ilya 一回國也是努力的擠出他對於這個研討會的想法,以及震撼!(想了解的人請去購買 11 月份的 Big Issue 來看,ilya 的文章就刊在這期)我在這個小小國家的小小研究單位裡面,希望能用自己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帶來一點點不同的想法,AR - 是我的第一步。

請大家多多指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